打开适老化模式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技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技动态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助力种业振兴
发布日期:2025-11-26 作者: 来源:甘肃日报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子”问题,“十四五”期间,甘南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甘南州“牛羊猪鸡菜果菌药+青稞”8+1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总体方案(2024—2025年)》和《甘南州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以良繁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核心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加快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推进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至2025年,甘南州科技局立项实施了“青稞产业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青稞良种繁育体系提质增效建设”项目,通过系统性、持续性开展青稞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高产高效绿色配套技术的集成应用和农机农艺措施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青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和快速转化提供了甘南经验,进一步夯实全州粮食安全根基。

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十四五”期间,甘南州按照强基础、求突破、扩领域的育种思路,从国内外引进种质资源371份,鉴定评价筛选41份,搭配杂交组合470个,进一步夯实了育种工作的基础;选育出青稞新品系2个,其中“甘青14号”已在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定名,育种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甘南州科技局还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联合开展小孢子育种,加快加工专用型青稞新品种选育,显著提升了育种效率和创新能力。

良繁体系建设初显成效。甘南州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原原种+原种+良种”三级良繁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年来,建立原原种繁育基地1310亩,建立原种繁育基地(提纯复壮)4117亩,建立良种繁育基地2.06万亩。甘南州各县市还加大对青稞产业的支持力度,累计投入资金6364万元,建设青稞良种繁育基地22.7万亩。

青稞产能明显进一步提升。五年来,全州生产青稞新品种优质良种473.32万公斤,累计提供大田种植面积近27万亩,完成了以“甘青8号”“甘青10号”为代表的新一轮青稞品种更新换代,青稞良种覆盖率较2021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了98%。今年全州青稞种植面积达30.17万亩,产量预计可达4.8万吨。

生产经营模式日趋成熟。甘南州不断探索和完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单位+涉农企业+村集体经济”的青稞制种新模式得到实践检验。今年,甘南州科技局通过与青稞种子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的广泛合作,充分激发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作用,在项目基础上扩建原种繁育基地1034亩。2024年,甘肃陇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回收项目基地良种59.46万公斤,占当年基地生产良种的四分之一。

制种核心区已具雏形。甘南州通过横向和纵向合作,今年在碌曲县双岔镇建立百亩青稞原种繁育高产攻关田6个,在阿拉乡建立千亩青稞原种繁育技术示范片1个(原种繁育核心区);在合作市勒秀镇建立青稞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通过开展“百千万”计划,以合作市勒秀镇,碌曲县阿拉乡、双岔镇为主的青稞制种核心区基本形成。

配套技术广泛应用。通过近四年的生产实践,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综合配套技术得到提升和改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方式、新产品、新机具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五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综合施策,良种繁育体系技术集成率达100%,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100%,青稞原原种、原种和良种基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259.2公斤、249.4公斤和229.9公斤。甘南州在生产实践中总结提出的“青稞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入选全省农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目录。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五年来,甘南州累计生产原原种33.96万公斤,生产原种102.32万公斤,生产良种473.2万公斤,实现总产值3047.4万元,带动碌曲、卓尼、合作、临潭4县市15个乡镇19个行政村3539户农牧户增收致富。在种植过程中,甘南州科技局联合各地各部门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培养了一批种植能手和产业带头人,全州青稞种植水平持续提升。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2场次、培训农牧民群众1323人次,举办“田间课堂”32期、培训指导农牧民1447人次。(后焕文)

上一条:我州举办科技金融沙龙 为科技型企业“纾困赋能”
下一条:甘肃省甘南高原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