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在最新发布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对于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进行了细致地规划并且提出了期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李哲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方面,该方案既指明了方式方法,又有实施力度。
此次改革能否真正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能否切实做到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和评估反馈的全链条、一体化、高绩效实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张军院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科技改革新政,对高等学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多重的挑战。
研究型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和汇聚高端科技精英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张军说,在世界范围看,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有目标的科研”与“自由探索性科研”的有机结合,本质上是激发科学研究活力与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双轮驱动下的知识创造、前沿探索和自主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研究型大学必须适应这个主题,只有主动求变革、变中求新,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在迈向未来的征途中实现创造性卓越进展。
《实施方案》中,“大力增强科研院所原始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被重点提出。“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符合创新规律、定位清晰的治理结构,完善科研组织方式和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分类管理和绩效考核,增强知识创造和供给。”李哲说,这是筑牢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
据李哲介绍,《实施方案》还提出制定《科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领导人员任职资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管理等。在有条件的单位对院长实行聘任制。推进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落实科研事业单位在编制管理、人员聘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
在研究制定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办法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扩大科研机构绩效拨款试点范围,逐步建立财政支持的科研机构绩效拨款制度。对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更加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评价重点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对公益性研究强化国家目标和社会责任评价,定期对公益性研究机构组织第三方评价。此次出台的方案,也强调了根据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不同类型,对科技人员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这意味着人才评价更加科学系统。
“《实施方案》特别指出,将要完善高等院校科研体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李哲说,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导向,将推进完善治理结构,完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国际同类一流学科为参照的学科评估制度。《实施方案》还提出将在本年内启动高等学校科研组织方式改革,开展自主设立科研岗位试点,推进高等学校研究人员聘用制度改革。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学校以‘转型发展、强化特色、创新引领’为主线,将逐步实现从项目、团队、成果到人才、竞争力和机制创新的协调发展。”张军说,在探索科研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学校构建了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格局。还与中国工程院联合成立了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与北京市联合成立了北京智慧制造研究院等。这些决策部署和重点举措,既是汇聚创新人才、打造一流水平的研究载体,更是凸显特色优势、全面支撑高端人才、创新创造、科技产业能力建设和发展的机制平台。“北航希望在构建高效的科研体系方面能做一些探索。”张军表示。
上一条:科技日报:让政策和资源朝着改革的方向“使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系列解读之三
下一条:科技日报:让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发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系列解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