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技管理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管理
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期间甘南州科技创新成果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日期:2025-11-17 作者: 来源:新甘肃

“十四五”以来,甘南州科技系统紧紧围绕主责主业,狠抓科技创新,推进全州科技进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为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甘南州科技局先后制定了《甘南州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甘南州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甘南州科技创新企业倍增工作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强科技行动工作会议,州委、州政府部署安排相关工作,各县市和有关部门强力推动,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到位”,全州上下形成了“统一领导、高位推动,周密部署、统一调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为推动科技创新落实落地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2022年至2024年,省财政下达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5703万元,争取省级科技经费1114万元,州级财政累计投入科技经费4180万元,落实省、州级科技创新奖补资金600万元。全州财政科技支出由2020年的6888万元提高到2024年的2.5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0.35%提高到1.14%,投入增长达225%。

培育创新主体。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定,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全州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基地)达57个,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24个,增幅达72.72%。

推动成果转化。制定印发《甘南州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甘南州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优化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和验收流程,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与甘南州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累计取得科技成果88项,已转化应用5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38亿元。杂交选育出16个青稞新品种,为青稞标准化种植提供了种源保障,进一步提高了青稞单产、增加粮食总产和青稞产业化发展水平。“美仁牦牛”“甘加羊”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为健全甘南州畜牧业良种繁育体系,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7个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成果实现新的突破。

甘南州科技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焦甘南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依托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组建的甘南高原生物多样性省级重点实验室已成功申报,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研究和区域布局的双重空白,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天津市教委和科技局多次对接协商,于7月22日成立了甘南州天农科技研究院,为甘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园区建设加速推进,全州现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今年,州科技局还组织夏河、玛曲、碌曲和临潭4个县编制了建设方案,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坚持项目驱动。2022年以来,围绕农牧产业、乡村振兴、卫生健康和公共安全等领域,争取国家、省列科技计划项目53项,实施州列科技计划项目86项,涉及动物疫病防治、农牧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食用菌、油菜、藏中药材品种选育等工作,有效助推牦牛、青稞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队伍建设,壮大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队伍。“十四五”以来。累计选派“三区”科技人才4批480人次、科技特派员1批221人次,为全州29家涉农企业、102个合作社、86个村组提供技术服务,涉及青稞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油菜、中藏药材、食用菌等优良品种选育,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示范,牦牛藏羊提纯复壮、品种改良、杂交选育繁育等方面。遴选130名农、林、牧、环保等领域科技人才,建立了甘南州科技专家库,推荐25名科技专家纳入甘肃省科技专家库。组织实施“草原之光”人才项目,选派18名“草原之光”人才赴高校和省内有关科研院所开展为期一年的跟班培训,围绕甘南州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关键技术引进和技术攻关。引进各类人才4批8人,为各类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精准援助,每年在天津科技大学、甘南州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等培训机构对全州科技特派员进行专题培训,累计培训1200人次,为全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注重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新媒体等传播渠道,不断扩大“一法一条例”在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中的知晓度。围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时间节点,在城市社区、农牧村等场所发放科技法规宣传品,现场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


下一条:厅州共建甘肃省甘南高原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